痛风发作时,关节里如同嵌入无数细小的“玻璃渣”配资平台查询首推加杠网,那种钻心的疼痛,相信不少患者深有体会,背后的“元凶”正是血液中超标的尿酸。
然而,网传“喝苏打水能降尿酸”,真的靠谱吗?尿酸高究竟该如何科学应对呢?本期【药师在线】就来跟大家聊聊降尿酸这个话题。
配资平台查询首推加杠网尿酸高,其实是身体在“报警”
据我院西药房吴苑琳主管药师介绍,尿酸其实就是身体代谢产生的“废物”。正常情况下,身体能及时将其清理掉,然而,当尿酸产生过多(如摄入过量高嘌呤的食物、过度饮酒),或者排出不畅(如肾功能下降),血液中的尿酸就会不断累积,进而形成高尿酸血症。
高尿酸血症不仅诱发痛风,还是威胁肾脏健康、心脑血管系统的“潜伏杀手”,容易引发肾结石,甚至肾损伤,还会增加冠心病发生和死亡风险。因此,有效控制尿酸真的很重要。
苏打水降尿酸:真的管用吗?
面对“喝苏打水能否降尿酸甚至替代药物”的疑问,吴苑琳表示,效果有限,且需警惕成分风险。
苏打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(俗称小苏打),它的确能碱化尿液,原理在于,尿酸在偏碱性的尿液中(pH值在6.2-6.9之间)溶解度更高,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。临床上,确有用于碱化尿液的药物——碳酸氢钠片,它适用于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,剂量为一次0.5~2.0g,每天1~4次。
但喝苏打水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?吴苑琳查看了市面上某款苏打水的成分表:每1升苏打水中含有约100mg小苏打。若要达到碳酸氢钠片的最小治疗剂量(即一次0.5g=500mg,每天1次),理论上至少需要喝下5升的苏打水才能起到效果,这在实际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。
此外,需要警惕苏打水配料表中钠和糖的含量,如果过多摄入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,对于高血压、心脏不好、肾不好的患者来说风险更大;而过多摄入糖分(尤其是果糖)不仅会阻碍尿酸排泄,还会增加肥胖风险,而肥胖本身又是引起高尿酸的危险因素之一。
因此,苏打水无法替代降尿酸药物,尿酸该高还是高,痛风该发作还是会发作。
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关键
吴苑琳指出,确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,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才是控制尿酸的关键。根据作用机制,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:
抑制尿酸合成,针对“产生过多”型
☑ 别嘌醇:是降尿酸的经典药,它能专门破坏尿酸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——黄嘌呤氧化酶,直接切断尿酸的“生产线”。
使用方法:通常从小剂量开始(一次50mg,一日1~2次),可根据尿酸水平调整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。
⚠️药师提醒:如果用药期间出现皮疹,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。建议在使用前进行HLA-B*5801基因检测,结果为阳性者禁用该药,因为别嘌醇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皮肤不良反应(如Stevens-Johnson综合征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)。
☑ 非布司他:是更新型的药物,同样也是专门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产生,且选择性更强。
使用方法:初始剂量为20~40mg/天,2~4周后若血尿酸不达标者,可逐渐加量,最大剂量为80mg/天。
⚠️药师提醒:非布司他通过肝脏清除,在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,轻、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,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则需慎用。其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、恶心、皮疹等。长期使用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。
目前多项研究表明,非布司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尚无定论。对于合并心、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,可以从小剂量起始,同时关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
促进尿酸排泄,针对“排出太少”型
苯溴马隆,此药物作用于肾小管,能阻止肾脏对尿酸的重新吸收(抑制URAT1和GLUT9转运蛋白),让更多尿酸随尿液排出。
使用方法:成人起始剂量为每天25~50mg(早餐后服用),2~4周后可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每天50mg或100mg。
⚠️药师提醒:服用苯溴马隆须碱化尿液,将尿液的pH值调整至6.2~6.9,前面提到的碳酸氢钠片(小苏打)在这里就能发挥作用了。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.5~2L。该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胃肠不适、腹泻、皮疹和肝功能损害以及增加肾结石症状等。
那么多降尿酸的药,该如何选择?吴苑琳强调:务必遵医嘱!医生会根据您的身体情况,定制个体化降尿酸方案,切勿自行购药服用!
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
吴苑琳补充,再好的药,只有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。以下要点同样重要:
管住嘴:严格控制动物内脏、酒精(尤其啤酒、白酒、黄酒);拒绝含果糖饮料;避免过量食用牛、羊、猪肉及富含嘌呤的海鲜等;肉类可先焯水再用少油的方法烹调,因为高脂肪会阻碍尿酸排泄。多吃蔬菜、鸡蛋等。
喝对水:心肾功能正常者须多饮水,以维持每日尿量在2000~3000mL。可饮用低脂、脱脂牛奶及乳制品,避免饮用可乐、橙汁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饮料。
迈开腿: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(比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等)。但需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诱发痛风,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。
控体重:肥胖患者建议以每月减重1.5~3.0kg的速度,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(BMI18.5~23.9,计算方法:BMI=体重(kg)÷身高(m)的平方)。
戒烟限酒,远离二手烟。
来源:药务科
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
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